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司介绍 > 正文

(合作养殖牛蛙)

  内容提要:在福泉牛场镇,说起“矮哥”王华银,大家都要竖个大拇指。为什么叫“矮哥”,是因为他确实身高有限。由于患有先天性残疾,今年33岁的王华银身高只有1米2。但,矮哥不矮,凭着努力,他不仅自己脱了贫,还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脱贫致富带头人。今天的《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·带富能手》,我们就来看看“矮哥”当上“牛老大”,带领村民“牛”起来的故事。

  

  这天傍晚,王华银在养殖场忙活张罗了起来,从牛场镇赶过来的老板正在挑牛。这些膘肥肉壮的大牲口,个个都比王华银高出一大截。他一边估价,一边耐心地帮助客户验货,最终以15800块的优惠价卖出了两头牛。

  福泉市银富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王华银:凭眼睛去看它的毛重,它的体重有多大,来识别它的价值。这些经验你不懂,一旦忽略,你可能就是亏本。

  其实,几天前,湖南的一位老板过来,准备把王华银100多头出栏肉牛全拉走,但王华银坚持留下了十多头,他说,这是专门为本地客户预留的。几年前,王华银刚开始养牛的时候,多亏了本地客户收购他的牛,所以,他宁可少赚一点,麻烦一点,也要卖给老客户。

  

  福泉市牛场镇个体经营户 胡辉朝:合作有七、八年了,他为人比较好,如果你拿去不赚钱,肯定他不会拿给你。

  

  因为先天残疾,王华银打小就习惯了冷眼和嘲讽,但他依然保持着开朗乐观的性格。家境贫寒的他,初中毕业后就不得不外出打工。正常人打工都不容易,更何况是他,期间的艰辛不言而喻。2010年,王华银回到家乡,准备用辛苦积攒的7000块钱搞肉牛养殖。消息一传出,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笑话他,还没有牛肚子高,怎么养牛?在冷言冷语中,王华银越挫越勇。

  为了引进优质小牛,他走遍了福泉市的各个乡镇,最远走到了瓮安,那可是60多公里。说“走”,是真的靠着双脚走。为了省钱,每次买到小牛后,他都是走山路赶回家,雨天一身泥,矮小的他摔倒又爬起来,脚底磨得全是血泡。

  

  贵州福泉农商银行客户经理 刘福深:他身残志坚,在原来发放2万贷款的基础上追加5万元的贷款,他又重新把圈舍进行了扩建 ,增加了五头牛,达到了十头牛的规模。

  

  养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通过自学和请教兽医,零基础的王华银掌握了自繁自养技术,养殖规模得以扩大。2013年,王华银赚到了第一桶金。

  

  福泉市银富种养殖合作社合伙人 刘永富:这个就是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。打电话给湖南那个老板,王华银的13头牛,都是卖1万多一头,那一批牛他得的是13万块钱在县城去存,抱出来全是大票,的确了不起。

  拿到这笔钱,王华银第一时间找到了村支书,主动要求把自己低保户的帽子摘掉。

  福泉市银富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王华银:因为之前我们家确实贫困,也得到相关政府领导的慰问支持,确实我很感动,但是如果是你抱着那种依赖的思想,那么你的人生,活着都是在一片黑暗之中,永远都是没有光彩的,必须要把这个贫困包袱扔掉,才能体现出我的价值。

  主持人:把贫困的包袱扔掉,村里人曾经嘲笑的“矮子”,变成了“矮哥”,这个称呼变化的背后,是大家对王华银的钦佩。采访中,不少村民都告诉记者,王华银一个残疾人都能脱贫,我们好脚好手的,也不好意思“等靠要”。现在,在王华银看来,自己脱贫了不算什么,还要带着村里的人一起脱贫。我们的《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·带富能手》将继续关注王华银,看看这个“牛老大”怎么带动整个村“牛”起来》。

相关文章:
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